武邑县贾寺院村扶贫大棚拓宽百姓致富路
时间:2023-04-18 09:36:40 作者:王秀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近日,记者走进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一进村口,种植面积达400亩的大棚整齐排列着,棚内的茄子、黄瓜、辣椒等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村民们有条不紊地育苗、栽种、疏果、固棚、施肥……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农忙春景图”。
“最近温度高,黄瓜长得快,能摘得赶紧摘,老了、坏了、品相差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了。”“这片茴香地里杂草都长出来了,除草工作可不能忽视……”进入4月,贾寺院村党支部书记贾三虎可成了“大忙人”,除了打理自家的大棚,一有空闲便在村里的扶贫大棚里转转看看,谁家秧该架了,谁家菜该摘了,他都一清二楚。
贾寺院村十几年前还是基础设施差、经济薄弱的落后村。“怎么带着乡亲们脱贫,还得靠咱这一亩三分地,搞特色种植,从土里刨金子。”自从中央党校驻村工作队来到贾寺院村以后,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队一起商量,为该村脱贫攻坚指明了路子。
2012年,村“两委”班子带领种植能手从山东寿光等地学习回来后,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开始大力推广大棚蔬菜。一开始,村民对不种庄稼改种大棚持怀疑态度,一是因为初始建棚投资高,二是缺乏温室种植技术。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贾三虎带头建起了大棚,种上了茄子、黄瓜、豆角等蔬菜,当年一亩地实现增收上万元。
有了村支书的带头作用,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靠着温室大棚发家的致富路,王占军就是第一批跟着贾三虎种蔬菜大棚的村民。2012年,王占军承包4个春秋棚,种上了西瓜、甜瓜、豆角,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的租金1000元,买苗钱、雇零工两万多元,算上水和肥料,刨除这些成本,相比种庄稼,一亩大棚能增收1-2万元。要是冬暖棚,一年四季可种植,挣得更多!”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种上大棚,解决村民投资难题,贾寺院村流转村里土地,建成占地400多亩的130多个温室大棚。建好的大棚以极低的价格承包给村民,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实施全程帮扶,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帮扶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依靠定点帮扶和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贾寺院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居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退出贫困村序列。大棚内的种植种类也发展为西瓜、西红柿、豆角、韭菜等20多类50余个品种的瓜果蔬菜,贾寺院村也成了中央党校、832扶贫平台定点果蔬采购基地,并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特色产业示范村”“省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进村”等称号,是武邑县乡村振兴典范村。
依托400亩温室大棚,贾寺院村的产业扶贫路越走越稳,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还给村民提供了持续“造血”功能,让乡亲们对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