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飘香好“丰”景
时间:2024-04-18 09:20:25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李云松 王雅鸣 来源:衡水新闻网
乡间小路上车来车往,种植大棚内蔬果飘香……在阜城县码头镇八里庄村的广袤田野上,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内,蔬菜秧苗吐绿含英,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甜香,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一幕幕丰收的喜人场景接连上演。
八里庄村的种植大棚占地380亩,村里46户种植户以种植甜瓜为主,有六七个品种,年均产量7500公斤一亩,年均产值两万元一亩,主要销往市区和德州、沧州、天津等地。
走进大棚,只见一个个青白相间、圆润饱满的甜瓜挂满藤蔓,阵阵浓郁的甜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咱们的甜瓜甜度高、味道好,部分品种的含糖量在13%至14%,眼下正值生长期,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了。”说起自家甜瓜,种植户陈荣成眉开眼笑。
别看如今八里庄村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延胜带领村集体找到县里谋发展,誓要让“老村子”走出“新路子”。当时县里正鼓励发展大棚种植,就这样,村里确定了大棚种植的发展方向。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发展大棚种植前,陈延胜曾带人到山东学习先进经验。“走出去”还要“引进来”,为了村里的发展,陈延胜还从山东请来了两位农业专家,“手把手”地教村里人科学种植。
在村委会的积极努力下,2011年,第一批温室大棚建起来了,20多户农户开始尝试甜瓜种植。一开始人们都犯嘀咕,这小小的甜瓜真的能让大伙儿脱贫吗?
直到有了收成,农户们才打消了顾虑:“别说,这玩意还真挺挣钱!”没建大棚前,村里每亩年均收入只有2000元。大棚建成后,每个大棚的年收入在7万元至8万元,平均每亩地收入两万元左右,收入翻了好几番,村民别提多高兴了。眼看着第一批农户挣了钱,村里其他人纷纷加入甜瓜种植行列里来。
“硬件有了,技术管理也要跟上。如何科学地浇水、施肥,里边学问可大了,管理上的好坏,收入能差两万元呢!”陈延胜说。
为了让村里更多的人尽快学会先进的种植技术,村里又办起了夜校。最开始由村里的技术员讲解,带出一批人来以后,就由村里种的好的给大家分享经验。
那时候,种植户们白天下地,晚上8时齐聚夜校,交流学习。村民边学边教,老带新,传帮带,过了一年,村里的甜瓜种植户翻了一番。2023年,依靠政府的扶持,村里投资改建了大棚。新大棚建好后,用工需求增加了,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来八里庄村打零工。如今,每天都有100多人来大棚打工。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有付出才有回报,想起当初那段日子,也是下了苦功夫了。”提起往日经历,陈延胜颇有些感慨。
自从发展了特色果蔬种植产业,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吸引了周边乡镇的村民来交流学习种植技术。如今,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俨然成为八里庄村的新名片,特色果蔬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谈及接下来的计划,陈延胜说:“目前,村里的大棚种一茬能收到秋后。听说饶阳的甜瓜种植种一茬能收到冬天,我们想去考察考察,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争取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