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河畅 润泽大美湖城
时间:2024-09-18 09:16:54 作者:李国涛 来源:衡水新闻网
河岸整齐,水清见底,飞鸟成群……如今,放眼湖城大地,只见一股股碧水流入田间地头,一条条河流清澈见底,一个个水利工程快速推进,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近年来,我市水利系统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谋划水利改革发展,着力打造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版,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水利支撑。
工程筑基 民生水利固根本
如今,在桃城区郑家河沿镇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源置换项目施工现场,车辆来回穿梭,铲车挥臂、机器轰鸣,工人正紧张作业。项目完成后,区域内农田在实现地表水灌溉的同时,还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该项目是我市水利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吹响了水利建设大干快上的“冲锋号”。
市水利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决策部署,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前期、建设等环节,全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推动防洪排涝抗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今年,实施增发国债水利项目44个,总投资48.78亿元。截至目前,18个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债资金部分投资18.56亿元,全省排名第四。项目全部投用后,将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民生离不开饮用水,饮水安全、用水健康是群众最关心的水利问题。我市紧盯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工程。今年,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1568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13个。截至7月底,全市已完成维修养护183处。同时,我市持续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饮水安全监测,开展4次农村饮水安全专项排查,真正让百姓吃上放心水、干净水、安全水。
人民喝好水,土地也要喝“饱”水。农田灌溉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我市持续巩固提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工程,特别是聚焦农业灌溉,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截至7月底,全市共治理支斗农毛渠约2193公里,整治连通蓄水坑塘138个,整治河渠319公里,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63.4万亩,新增蓄水量1071.62万立方米。截至7月底,全市总投资2.56亿元的农业灌溉水源置换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达60.71%,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修复 幸福河湖添美景
被誉为衡水母亲河的滏阳河,水中鱼翔浅底,岸边花团锦簇,成为市民散步赏景的好去处。当下,滏阳河市区段的美誉度、吸引力不断提升,俨然成为我市幸福河湖建设的标杆和样板。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近年来,我市聚焦幸福河湖建设,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等工作。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我市建立起河湖全覆盖的河湖长组织体系,形成自上而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全市河湖治理和管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司法联动机制,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与石家庄、沧州、德州等地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加强水域岸线管控。以解决妨碍河道行洪、侵占河湖、沿河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问题等为重点,我市深入实施河湖“四乱”问题整治、沿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专项行动,扎实推动河湖问题动态清零。
推进幸福河湖和水利风景区建设。我市依托河湖独特的自然禀赋,深入挖掘河湖文化,实施一系列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工程。今年,全市列入河北省幸福河湖建设名录的20条河渠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其中13条已通过省专家组评价。“幸福滹沱河”建设12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22项主要任务有序推进。武强县音乐公园水利风景区完成建设任务。加强河湖生态补水,境内大运河、滹沱河、滏阳河等主要河流全线贯通。利用引黄、引岳调水线路实施衡水湖生态补水,满足了湿地生态用水需求。
节约集约 水资源管理见成效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
综观我市水利发展,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水资源节约集约能力越来越强。
近年来,全市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持续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全市11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为全省首批县域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全覆盖的地级市。同时,扎实推进节水型学校、机关、单位等创建工作,节水宣传活动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了节水、爱水、惜水的浓厚氛围。
提升地下水监管能力。对全市范围内31701眼深层农灌机井安装取水在线计量监测设施,开展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把水资源论证关,加强农灌取水井启用管理;加快再生水利用,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此外,我市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市用水量总体上稳中有降、稳定可控。去年,全市用水总量14.45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81.5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59立方米,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