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时间:2024-10-09 10:02:31 作者: 来源:衡水新闻网
干净整洁的乡村街道,精致温馨的农家小院,设施完备的健身广场……金秋时节,漫步故城县的各村,满目皆是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幸福场景。
近年来,故城县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导工程,引领乡村产业大发展、村容村貌大改善、乡村文明大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故城特色的乡村建设新路径,绘就和美乡村的幸福底色。
三朗镇西牟村:乡村振兴动能强
近年来,三朗镇西牟村实行“五位一体”新型经营模式,集体经济收入从近乎0增长到2023年136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是自力更生建设和美乡村的蝶变示范样板。
该村是故城农业生产“五位一体”适度规模经营首个整村推进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近乎0增长到2020年22万元、2021年88万元、2022年116万元、2023年136万元,填鸭式“输血”变成了功能性“造血”,有效解决了“钱从何来”问题。集体增收、农民增富,和美乡村建设有了根基。他们建设了占地6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推行3个创新治理:“道德积分制”,“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善行善举积累积分,凭积分兑换商品;“村民议事厅”“小协商”造就“大和谐”“村里事商量办、红白事从简办、疙瘩事文明办”,连续三年零信访;百姓食堂,“小举动”弘扬“大孝心”,提供优惠价格养老助餐服务,孩子交饭费、老人享晚年。
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该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胡同全部硬化、垃圾干湿分离,街道微改造、环境精提升。生活好了,群众心气也足了,依托村合作社,他们办起了“西牟直播间”和乡创工坊,乡村特色农产品搭上“快车”、走上“云端”,从“乡货”变成“香货”,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郑口镇甘泉村:乡村风貌颜值靓
近年来,郑口镇甘泉村坚持“文化赋能,振兴乡村”理念,创新“集体参股+国企运营”建设发展模式,整合集体资产,高标准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
甘泉村是县城的城郊村,南依京杭大运河,西邻县城主城区,曾是运河名埠——郑家渡口所在地。该村坚持“文化赋能,振兴乡村”理念,创新“集体参股+国企运营”建设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整合房屋、建设用地等集体资产,经核资认定做成资产包,与县文旅集团共同打造集运河文化展示、综合服务、旅游观光、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高标准打造卫阳楼、山西会馆、票号、当铺、邮局等特色建筑,还原古街院、古渡口,再现昔日“小天津卫”的繁华盛景。街区规划特色业态78家,满足“吃、住、行、游、娱、购”全方位需求,收益按出资比例分配,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
他们成立文旅合作社、劳务合作社,通过创业指导、综合服务、信贷融资、法律援助等方式,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群众利用闲置住房发展特色民宿、咖啡馆、小酒馆、文创馆等消费业态,或就近就业参与经营,带动群众年增收80多万元。村民入股有分红、务工有薪水、房屋赚租金、经商得利润,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青罕镇孝子村:乡村和谐活力旺
近年来,青罕镇孝子村坚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让温情服务和有效治理互促共进。
孝子村由于孝子、大刘孝子、小刘孝子、刁孝子、秘孝子5个村组成,是元朝大孝子侯秀的家乡,史有“孝子故里”美誉。2023年,以孝子村为核心区,青罕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为河北省唯一入选乡镇。
孝子村坚持和发扬“孝德立村、孝德正风、孝德树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孝德文化长廊、二十四孝文化墙,推行“道德积分管理制”,评选“十星文明户”,形成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乡村新风尚。创新美丽庭院“微擂台”,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展示成果,每季度评选“最美庭院”,累计创建美丽庭院70处,庭院“方寸之地”变成乡村“大美空间”。他们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大厅、孝德文化大讲堂、阳光监督办公室、村民议事厅等区块,温情服务和有效治理互促共进。
他们还采用“厕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新模式,资金投入少、建设操作易、运行成本低、运维难度小、污水收集全,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难题,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案例。该模式已覆盖全县233个村,节省建设资金79%,每年节水40多万吨。
郑口镇五户村:省级文明村发展后劲足
多年来,郑口镇五户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该村盘活闲置和低效土地、工厂、大棚等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消费集中区。在坑塘治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坑塘资源多元价值,对坑塘周边进行绿化、美化,精心建设景观节点,增设休闲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打造群众休闲娱乐聚集地。实施渔光互补项目,建设“产、学、研、游、销”一体化的智能鲟鱼养殖基地,预计年产鲟鱼22.8万斤,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48.2万元,既赏“水云间”,又获“富满塘”。植入“番茄”特色产业文化元素,建设水木国富故城未来农场,发展番茄种植和深加工,预计番茄年产152万公斤。同时,通过“以奖代补”机制促激作用,因地制宜采取“砖铺、石铺、水泥铺,平铺、竖铺、花式铺”“六铺法”,党员领在前,群众跟着干,利用4个月内完成了全村132万平方米巷道硬化。
五户村起源于明代初年,改革开放后,五户村成立了全县首个村级经济联合社,先后创办了油棉厂、面粉厂、纺纱厂、化工厂等村办企业。上世纪90年代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08万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被衡水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村”。
“奶牛小镇”:打造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龙头企业
“奶牛小镇”位于故城县贾黄村,是故城县依托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认养一头牛”集团打造,康宏公司投资,集奶牛养殖、液态奶加工、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强化龙头带动,建设共富乡村”的典型范例。目前,共存栏奶牛2.5万头,牛奶日产量达到500吨。
奶牛牧场被认定为“全国现代设施畜牧创新引领基地”“农业部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河北省核心奶牛场”。
他们以康宏公司为龙头,通过与农业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3家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进行产需对接,组建了全县首个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和利益紧密联结的大型农业产业联合体——康宏牧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00万元,带动农户增加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收入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