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价值
时间:2024-11-05 10:59:30 作者:刘斯达 来源:农民日报
2024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在2023年的金砖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愿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是基于非洲的要素禀赋、非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中国农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而作出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彰显出以下重要的战略价值。
第一,助力非洲国家提高粮食自给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社会变乱交织、动荡不安,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对非洲而言,俄乌冲突已经波及非洲的粮食供给,中东战火延宕,导致粮食运输线受到冲击。再加上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弱,更容易受到干旱、洪水和蝗灾的影响。可核实的数据显示,2021年有约2340万非洲人口陷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另有约3440万非洲人口遭受中度的粮食不安全。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减少对外进口,非洲人用非洲的地种非洲的粮,让非洲人民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
第二,助力非洲减贫。中国有一项重要的扶贫经验就是产业扶贫。非洲人口已近14亿,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如何让规模庞大的人口脱贫是非洲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结构上看,非洲大部分国家是农业国,非洲人口大部分是农民,因此,从本质上看,非洲减贫更多的是帮助农民脱贫。从路径上看,要让非洲农民愿意种地,种出来的农产品要有市场,这样才能减少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可以依托中国大市场,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发挥非洲农业劳动力和土地廉价的比较优势,扩大可耕地面积。除解决非洲国家自己的需求外,还可以向中国出口优质农产品。
第三,夯实发展根基。非洲的农业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基础设施薄弱,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雨季的时候暴雨成灾,但旱季时又严重缺水。由于缺乏资本投入,非洲很多国家没有能力修建储水设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可以合作兴修水利,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根基。非洲拥有全球超过60%的可耕地,却难以保障自身粮食供给和安全,因此非洲迫切需要学习借鉴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中国愿意向非洲国家转移农业技术,提高科学育种水平,改变非洲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状态,增加单产。10年来,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带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100多万名非洲国家的小农户从中受益。另外,非洲农业的损耗比较大,种出来的东西收不上来。因此,中国可向非洲国家转移从育种到种植、收割、烘干、仓储等全产业链的技术与装备。稳定了非洲的农业,就稳定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
第四,实现贸易繁荣。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就应该走进非洲,投资非洲农业,帮助非洲国家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将非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财富。比如,可投资科特迪瓦的腰果和可可、塞内加尔的花生、乌干达的芝麻、喀麦隆的木材、几内亚比绍的海洋渔业深加工。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承诺: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非洲农民收入增加后,更有购买力采购中国的工业品,实现中国非洲两个市场、中国非洲两种资源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可以解决非洲国家外汇短缺问题,增强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