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土人才“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腾飞
时间:2025-04-11 09:14:09 作者:记者邹尚伯 来源:衡水新闻网
“看这芽苗菜,绿油油的,多喜人!我当年就是靠这个起家,现在年销售额都过300万了!”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韩庄镇党校教室内,致富能手李治国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育苗托盘,绘声绘色地给周边村民讲述着芽苗菜的种植技巧。
近年来,武邑县着力培养农村党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县里创建了50所农村党校,这些党校化身“田间智库”,以党建引领,通过整合农业专家、企业家和优秀党员资源,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电商营销等特色课程,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5万余人次,帮助80%的学员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能。
李治国说,他之前做些小买卖,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多次培训学习后,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知识。现在,他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成了韩庄镇党校的讲师,传递自己的致富秘诀。
在武邑县,像李治国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还在党校里传道授业。
电商人才的涌现,也为乡村发展插上了“翅膀”。在韩庄镇贾史村党校,农村网红李晓辉正在讲述电商直播课程。他创办的武邑县农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近600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以前只知道埋头养猪、养鸡,销售途径也比较窄。现在跟着晓辉学电商,产品销路不用发愁了。”养殖户沈勇生说,靠着电商直播,现在每年收入将近十万。
以人才振兴为引领,实施“双增双培”工程,是武邑县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有力举措。“双增双培”工程,即增强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再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农村干部,为乡土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赵桥镇前南场村的张有良就是这一工程的受益者。他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成立武邑县良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通过参加各类农业培训、研讨会,学习专业知识,所有地块实现喷灌灌溉、无人机打药以及机械化播种、收割,且运行模式相对成熟。“因为这一政策,我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种田大户,还入了党。”张有良说。
倾政策之力,筑人才高地。当地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打造“培训—扶持—激励”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紫塔乡东小里村的孙钰聪,大学毕业后在城市打拼多年,磨炼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回村后他创立了武邑县绿园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2023年,武邑县推行扶持政策,打造高品质果蔬示范区,借着这一政策“东风”,合作社成为该县设施蔬菜生产及加工的标杆企业,目前已带动周边乡镇4000多户,发展蔬菜订单种植5000余亩。
“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让我们能够放心大胆地干事业。”孙钰聪说,目前他正在筹建一个高标准智能无尘净菜加工车间,预计在下半年投产。
目前,武邑县已累计吸引各类人才数千名,带动近万户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武邑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4.2亿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万元,较2023年增长6.6%。
武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袁海英表示:“通过搭建农村党校平台,实施‘双增双培’工程,推出系列暖心政策,武邑县的乡土人才正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成为乡村振兴坚实的依靠。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深耕乡土人才这片‘希望田’,不断完善培育机制,拓展成长空间,让更多的人才扎根乡土、建功立业,共同绘就壮美、富裕、和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