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能人领航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5-04-21 09:06:40 作者:本报记者 王天祥 本报通讯员 刘艳飞 郭苗苗 李艳华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近日,在武邑县韩庄镇党校的教室里,致富能手李治国站在讲台上,端着育苗托盘,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芽苗菜的种植诀窍:“看这芽苗菜,绿油油的,多喜人!我当年就是靠这个起了家,现在年销售额都过300万元了!”他的《小小芽苗菜 种出大梦想》课程,让听课学员热血沸腾。
近年来,武邑县着力提升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致富带富能力,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此,他们创建了50所农村党校,让其化身“田间智库”,打造出“理论+实践”“课堂+田间”的立体培育模式。党校通过整合农业专家、企业家和优秀党员资源,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电商营销等特色课程,累计培养职业农民1.5万余人次,帮助80%的学员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能。
李治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感慨地说:“我以前就是小买卖人,生活忙碌但赚不了几个钱。多亏了镇政府组织赴山东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真本事!”现在,他不仅自己致了富,还成了韩庄镇党校的知名讲师,用乡音传递着致富的经验。
在武邑县,像李治国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还在党校里传道授业。而电商人才的涌现,更是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
韩庄镇贾史庄村党校里,一场电商沙龙活动正火热进行。农村网红李晓辉指着包装好的农产品,兴奋地说:“看这些蔬果、土鸡蛋、干货,都是咱们村的骄傲!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这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正是他们想要的。网络就是最好的销售渠道!”他创办的武邑县农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近600万元,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沈勇生是贾史庄村的养殖户,也是党校课程的常客。他笑着说:“我以前只知道埋头养猪、养鸡,不知道怎么卖。现在跟着晓辉学电商,产品销路不用愁了!我刚在银行存了6万元,给了儿媳妇2000元,手上还留了1万多元呢!”
李晓辉2018年回乡创业,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20年,他光荣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定地说:“我现在的责任更重了,我要把经验和资源分享给更多的老乡,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武邑县以人才振兴为引领,推动产业、生态、文化、组织等全面振兴。他们实施“双增双培”工程,即增强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再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农村干部,为乡土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赵桥镇前南场村的张有良就是这一工程的受益者。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号召,成立武邑县良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他通过参加各类农业培训、研讨会,学习专业知识,所有地块实现喷灌灌溉、无人机打药以及机械化播种、收割,且运行模式相对成熟。“我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种植能手,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我将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张有良自豪地说。
武邑县将乡土人才视为发展的关键“引擎”,倾政策之力,筑人才高地。当地政府每年专项拨款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打造“培训——扶持——激励”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大紫塔乡东小里村的孙钰聪,是当年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他在城市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磨炼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后来,他创立了武邑县绿园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政府引导,全力引入具备合法资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大力推进合作社社员技能提升工程,全方位赋能社员成长。2023年,武邑县推行扶持政策,打造高品质果蔬示范区创建示范区,助力其打造成该县设施蔬菜生产及加工的标杆企业。目前已带动周边乡镇4000多户发展蔬菜订单种植5000余亩。
孙钰聪感激地说:“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让我们能够放心大胆地干事业。我现在信心十足,正在筹建一个高标准智能无尘净菜加工车间,下半年投产后,预计年利润可达2000万元。”
数据显示,近年来,武邑县已累计吸引各类人才数千名,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带动近万户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武邑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4.2亿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万元,较2023年增长6.6%,位居全市前列。
武邑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搭建农村党校平台,实施‘双增双培’工程,推出系列暖心政策,武邑县的乡土人才正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依靠。他们也将继续深耕乡土人才这片‘希望田’,不断完善培育机制,拓展成长空间,让更多的人才扎根乡土、建功立业,共同绘就壮美、富裕、和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