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绽放百业兴
时间:2025-04-22 09:49:08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衡水新闻网
春暖花开,静待君来。这个春天,我市以花为笔,在广阔的土地上勾勒出“赏花经济”的绚丽画卷。从赏花踏青到深度体验,从单一观光到全链发展,我市正以“一朵花”为支点,撬动文旅、农业、服务业等多领域协同发展,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场景,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花田“长出”新场景
“快看!这片青螺壳像不像樱花落在湖面的倒影?”近日,在衡水湖樱花岛非遗工坊里,孩子们忙着打磨螺钿、拼贴樱花图案,非遗螺钿镶嵌技艺在樱花纷飞中焕发出新活力。
春和景明,衡水湖樱花岛几千株樱花次第绽放,勾勒出如梦似幻的流动云霞景观。衡水湖旅游景区以樱花岛、衡湖湾码头为核心区域,联动鸭鸭乐园、闾里古镇、冀州古城片区,匠心构建起集文娱演艺、亲子游乐、樱花市集、网红打卡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沉浸式春日文旅盛宴。景区创新推出“赏花+市集”“赏花+研学”等体验模式,策划国风雅集演出、湖畔露营、亲子手作课堂等主题活动,实现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的深度交融。截至目前,景区已吸引来自京津冀鲁豫等地游客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累计接待外地团队211个,同比增长50%;带动车船、餐饮、民宿等业态消费提升30%。
在深州蜜桃观光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意情景正在上演。占地3万亩的园区内,灼灼桃花与新晋网红打卡点“人面桃花”雕塑相得益彰;(下转2版)
(上接1版)“健步逐春 跃动桃林”全民健康跑、“形意之源 武动桃乡”传统武术展演等活动融赏春与健身于一体,既强健体魄,又传递全民健身理念。
阜城县刘老人村的百年梨园,以“运河古梨第一乡”的美誉惊艳四方,5000余株百年老梨树连片成海。游客在赏花之余,还能聆听老人讲述老梨树的故事。
在安平县安平镇杨屯村,万亩油菜花田与智能温室大棚、农业科普研学基地形成“油菜+N”模式,游客可通过栈道穿梭花海,参与榨油体验,品尝“油菜宴”。当下正值安平县第九届油菜花鉴赏月,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空地搭起帐篷,边品油菜花茶边享受春日时光。“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仅文创雪糕就卖出了1600多支。”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影说。
京杭大运河畔,一年一度的“桃花之约”,迎来赏花人潮。粉白花海间,一场融合运河文化底蕴的非遗展演同步拉开帷幕——武官寨运河架鼓震天作响,铿锵鼓点展现出故城人民的豪迈热情。现场特设的非遗工坊,供游客亲身体验皮毛工艺、羊脂皂制作、烙画葫芦等传统手工艺,沉浸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独特魅力。
从最初的深州桃花节、安平油菜花节,到今年8个县(市、区)在赏花主题活动中“花”样绽放、各展风姿,我市的“赏花经济”规模越来越大。通过节庆IP、研学教育等增强游客体验,不断打造“赏花+”文旅新场景,构建起“多看点、多体验”的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推动短期赏花活动向常态化乡村游模式转型升级。
花香赋能产业兴
在衡水,各地正以花为媒,深耕特色农业产业,从油菜、玫瑰到蜜桃的“花样”开发,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价值持续攀升。
在安平县杨屯村,油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冷榨技术,生产的菜籽油能保留其90%的营养成分。”刘影介绍,这里的油菜花蜜、菜籽油、脱水蔬菜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2024年,安平县油菜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超亿元,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500万元。
阜城县的玫瑰产业则向高端化迈进。“我们研发的玫瑰精油每毫升售价200元,玫瑰面膜年销量超40万片。”河北阜云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军介绍,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公司已开发出8款化妆品,10余款代用茶、玫瑰酱产品,注册了“阜云农”和“遇芳”商标。2024年,阜城云农生态玫瑰园深加工基地年深加工产值6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山西、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
随着“赏花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向纵深延伸,以玫瑰鸡、玫瑰鹅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日前,德国FIT(农场创新团队)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阜云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产蛋鸡智能化福利养殖装备项目合作协议,将合作打造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产蛋鸡福利养殖装备制造研发基地。
日前,武邑“红梨花开”文化节拉开帷幕,花海成了“会客厅”,田间搭起“招商台”。这场春日盛宴不只是赏花,还有品农家菜、购红梨特产、观民俗表演等,“赏花+”模式串起吃住行购娱,带火乡村消费热。现场设立“红梨产业成果展”,将花卉种植、深加工、文旅融合等产业链环节进行集中展示,吸引精准投资。开幕式现场签约了包括原酒、果汁、富氢水建设、农产品智慧云仓城等8个项目,总投资12.77亿元。
从特色产业的深化拓展到项目签约的落地推进,我市以“花”赋能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勾勒出蓬勃向上的新图景。
花事绘就四时景
赏花季,花海如潮、游人如织。然而花期过后,不少赏花地便陷入了“人去楼空”的境地。如何让“赏花经济”从“一季绚烂”变为“四季芬芳”?
实践证明,只要深耕“农文旅融合”基因,让四季都有“可看、可玩、可带走、可回味”的价值点,“赏花经济”就能从“昙花一现”的流量盛宴,升级为“细水长流”的产业生态,真正实现“花开四季,客来全年”。
我市精心编织“花路网络”,推出多条赏花线路,串联起衡水湖樱花岛、深州蜜桃观光园、阜城刘老人百年梨园等40余处赏花点,形成“春赏樱、夏观荷、秋品菊、冬探梅”的四季花事矩阵。同步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花期乡遇”“活力乡见”“健康乡伴”“乡聚过年”四大主题串起花事胜景,搭配科学行程、精准食宿、多维交通攻略,打造沉浸式赏春体验。
当樱花飘落运河古堤,当蜜桃花香漫过采摘园,当非遗手艺在花海市集绽放,历史回响在春日绽放出新的魅力。我市正以“赏花经济”为纽带,深耕历史文脉与民俗资源,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产业链条向纵深延伸拓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我市立足资源禀赋,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绘就了一幅“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的乡村振兴画卷。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1家、乡村旅游景区12家、非遗工坊51家,培育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33人,两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9家民宿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培育单位。
这片土地上,每一场花期都是一次乡村“蝶变”的序章——当繁花与产业共生,当游客与乡土共情,“花开不败”的“赏花经济”,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最动人的注脚。